科研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科研动态 >> 正文
我校9项成果荣获2024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
发布时间:2025-09-03       浏览量:     作者:      来源:    分享到:

近日,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2024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我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成果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我校参与的成果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共计9项成果获奖。

 化学化工学院李兴伟教授团队的“炔烃参与的碳氢键选择性官能化”成果获得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烃类化合物尤其芳烃在自然界中储量丰富,是理想的资源型原料。针对烃类物质催化反应中活性、选择性、兼容性等科学问题,完成人在国内率先发展了高价态铑催化研究,克服了催化体系的活性、稳定性、兼容性之间互斥的局限,开创性地实现了一系列芳烃碳氢键活化的新方法、新策略。该项目阐述了金属催化体系尤其是碳氢键活化反应中金属碳键的成键和断键的本质,以及金属催化剂和底物之间作用的基本规律。所包含的科学发现点不仅促进了合成化学的发展,还为反应机理的认知和新催化体系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拓宽了对金属有机化学反应机理的认知,揭示了影响反应活性、选择性的核心因素,并通过反应机理的认知来指导新反应的开发和新催化剂的理性设计。该项目的5篇代表性论文总他引680次,其中2篇入选高被引论文榜。完成人团队在过渡金属催化烃类官能团化领域也受到国际同行的广泛认可。

化学化工学院杨鹏教授团队的“面向材料功能化的表面改性技术基础”成果获得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功能材料既是化学、材料学的重要基础研究,也是实现高新技术用途的关键之一,其相关市场价值已达千万亿美元,并列入国家中长期科技创新规划之中。实现材料功能化的关键技术之一是材料表面改性,如何便捷、高效、温和地构建适合于不同材料类别(金属、无机、高分子、生物组织等)和形态(平面、曲面、孔道内部、微纳米尺度等)的普适性表界面改性体系成为材料功能化领域挑战性的关键科学问题。针对上述难题,本成果独辟蹊径,启迪于蛋白质易在各类表面吸附的特点,通过发展蛋白质可控聚集与界面粘附的新方法,在各类材料表面构筑结构可控/可调、重复性/设计性/稳定性好、多功能的无色透明蛋白质基涂层,从而建立了适合各类材料表面改性的普适性方法,有力推动了我国材料表面改性技术的自主创新发展。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徐华教授团队的“二维材料的可控制备及其光电器件”成果获得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二维原子晶体材料是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发展的“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其在电子、通讯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团队过去几年以发展二维材料新型光电子器件为目标,针对现有二维材料存在晶格质量差、结构不可控、器件性能低和功能单一等突出问题,在二维材料的表界面生长控制、结构与性能调控、及光电子器件开发方面取得了系列创新性成果:1)发展出低共熔体辅助外延、空间限域生长和基底晶格诱导生长等材料创制新方法,实现了大面积、高质量、层数和取向均一二维材料的控制制备;2)提出组分和相结构协同调控二维材料性质新策略,实现了其导电属性和能带大范围连续调制;3)基于二维材料表界面势场调控器件性能理念,构筑出高灵敏度、宽光谱和偏振敏感光电探测器和光电二极管等新型光电功能器件。相关成果为未来二维光电子与智能器件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撑。

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禹勇教授团队的“云数据安全存储与共享的关键密码理论与方法”成果获得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针对云数据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这一挑战,团队从“存得放心”“找得快速”“用得方便”“删得干净”四方面系统研究了云数据安全关键技术。突破了传统云数据完整性审计密钥管理复杂、云数据检索权限不可控、多用户云数据共享不灵活及云数据删除难验证等关键理论难题,为云数据安全存储与共享提供了关键密码技术支撑。成果5篇代表作均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引用和正面评价,谷歌引用1100次,SCI引用407次。研发的原型系统被应用于海信云、国网云、陕煤云等12个国有企业的云服务,保障了冬奥会、 海淀城市大脑、“一带一路”高峰论坛、金砖国家峰会等重大活动期间的数据安全共享。

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杨波教授团队的“云平台数据安全防护关键密码技术与应用”成果获得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云平台在给各行各业带来便利、高效的同时,也面临着数据安全的巨大挑战,其安全关乎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云平台的显著特征是数据集中存储和管理,一旦泄露危害巨大。因此其数据安全防护的核心难点是如何利用国产密码提升云平台密钥安全、抵抗密钥泄露和量子算法攻击的能力。项目基于网络空间安全的国家战略,针对云平台数据安全防护的重大应用需求,围绕用于云平台数据安全防护的关键密码技术开展技术攻关,在抵抗秘密信息泄露的云平台密钥分配方法、基于国密算法的云平台协同签名及软证书技术、抗量子攻击的云数据细粒度访问控制机制以及密码服务云平台集成应用等方面取得关键技术进步。成果应用于陕西省、上海市、北京市等多个大型企事业政务云和企业私有云的云密码应用服务项目,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据悉,2024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354项。其中,陕西省最高科学技术奖3人、一等奖89项、二等奖125项、三等奖129项、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2人、陕西省创新驱动秦创原奖6人。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