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科研动态 >> 正文
李玉虎教授团队“感光影像档案修复与保护关键技术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发布时间:2016-02-25       浏览量:     作者:      来源:    分享到:

照片、底片、电影胶片等以感光材料为科技内涵的影像档案,自问世170多年来,为全人类的历史记录、文化艺术展示、传播交流等做出了巨大贡献,形成一类非常重要的影像档案,具有独特的查考和凭证作用。但是现存国内外的感光影像档案病害非常严重,相当部分濒临自毁。

照片的病害主要有黑白照片的严重泛黄、影像消褪模糊不清,乳剂层脱落、霉变等;彩色照片的严重褪色,模糊不清;底片的病害主要有霉变、划伤、乳剂层脱落等,特别是乳剂层的霉斑几乎使其影像完全自毁;电影胶片、缩微胶片的病害更为复杂严重,有醋酸综合症,扭曲变形,尺寸收缩、结块、分泌增塑剂,影像劣变、划伤等,以上病害使相当部分影片无法放映,也无法进行数字化,即使可复制,影像也非常模糊、伤痕累累。有的胶片还分泌出黑色液体,结块成砖,完全自毁。

针对上述自毁性病害与修复保护的重大社会需求,我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李玉虎教授领导的科研团队,自上世纪90年代初至今,进行了二十多年的攻关研究与实践探索,取得了重大突破,研究了“褪色、污染、霉变黑白照片显现加固”、“照相底片霉斑与污染物保护性去除”、“胶片档案醋酸综合症治理”、“卷曲断裂长幅合影照展平与收藏”、“胶片档案划痕修复”、“醋酸胶片档案稳定收藏盒”等6项关键技术,并以其为主要技术支撑,抢救修复保护了辛亥革命、南京大屠杀、第二次长沙会战、5·12大地震损毁照片等一批反映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像档案。

2016129日,国家档案局在我校召开“感光影像档案修复与保护关键技术研究”项目鉴定会,鉴定委员会认为:“项目在影像档案保护修复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整体、系统地解决了影像档案保护领域的主要问题。”“项目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工艺设备与操作体系,并在国内外档案、文物等保存机构得到了广泛应用,修复、保护了一批涉及南京大屠杀、革命战争时期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感光影像档案。”“项目创新性地研究了照片和胶片衰变的老化机理,丰富了感光影像档案保护理论。”“该项目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国家档案局副局长许士平考察该项成果并到会讲话,许局长从科学意义与政治意义两个层面给于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科学意义在于探索了感光影像档案自然老化损毁修复保护和稳定收藏的规律,政治意义在于修复保护了反映南京大屠杀等历史事实的诸多影像档案,对维护国家利益具有实际意义。

 陕西省档案局局长王建领、我校副校长杨祖培出席会议并先后讲话,感谢了国家档案局对陕西和我校档案保护科学研究的高度重视与支持,并表示将进一步支持李玉虎教授科研团队,使我校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科学研究实现系列化、产业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我校科技处副处长陈新兵、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支部书记杨千社、副院长胡道道,陕西省档案保护科学研究所调研员单晓娟参加会议。

相关链接:

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2016-02/01/c_1117956942.htm

光明网:http://news.gmw.cn/newspaper/2016-02/02/content_110984710.htm

光明日报: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6-02/04/nw.D110000gmrb_20160204_2-06.htm

新民网:http://tech.xinmin.cn/3c/2016/02/01/29438054.html

中国科技网:http://www.wokeji.com/shouye/zxfxycx/201602/t20160202_2204881.shtml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