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上午,陕西省“一院一所模式”宣讲报告会在我校文汇楼二层报告厅召开。西安光机所中科创星科技孵化器高级项目经理李涛、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安立仁教授分别介绍了创新驱动经验并对创新驱动理念做了进一步阐释。省政府学位委员会秘书长袁宁、省教育厅科技处处长甘世平、省教育厅科技处调研员秦天红、西安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党争胜、我校副校长杨祖培、科技处处长吴晓军等出席了本次报告会。来自西安财经学院、西安邮电大学、西北政法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和我校等五所院校的300余位师生现场听取了宣讲。报告会由教育厅科技处处长甘世平主持。
甘世平处长首先介绍了本次报告会的特邀专家以及各位与会领导,并向大家的参会表示了热烈的欢迎。随后,杨祖培副校长致辞,她对专家莅临我校进行宣讲深表荣幸,并对我校科研发展概况作了介绍。
李涛经理首先介绍了西安光机所的发展历史及现状,他就国家嫦娥探月工程、光学成像敏感器光学系统导航对接等重要项目向大家作了简要展示。接着,他从理念、体制机制、创新探索、阶段进展、未来目标五个方面详细阐述了企业发展与创新的关系,强调当前经济环境下自主创新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必要性。他认为科技成果要转化,就必须要开放办所,改变科研价值观,调整人才结构,激发创新活力,实现国家科技资源的全社会开放。对于研究所来说,应加快知识扩散的速度,缩短技术转移的周期,从而提高技术转移的质量,最终让科技成果转化为社会财富和就业机会,做到“地方满意,人民满意”。关于研究所孵化企业的控股权方面,应鼓励混合所有制,企业社会化,释放最大活力,坚持“帮忙不添乱”,“到位不越位”。在创新探索方面,李涛经理强调了探索“四位一体”与“四融合”的科研与成果转化模式。“四位一体”即人才、技术、资本、服务一体化,“四融合”即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科技与服务深度融合,科技与市场深度融合,研究机构与社会深度融合。到2017年底,西安光机所计划再孵化20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企业,努力成为创新之母、技术之母、企业之母。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安立仁教授就李涛经理的宣讲进行了点评。他认为,西安光机所现阶段实施的发展战略顺应了国家提倡“政产学研用”的形势政策,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案例,值得大家效仿学习。通过对创新的定义,所需条件和障碍进行深刻剖析,他指出,我国的经济进入新常态,主要靠创新驱动发展。我们应通过充分认识当前的经济形势,明白供给与需求的关系,了解新常态的经济增长特点。接着,他谈到高等院校的创新与转化问题,应该通过机制改革,开放设备仪器,建立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加强组织机构保障,建立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在组织上使学校开放起来,实现科研成果与市场对接。
最后,甘世平处长对本次宣讲作了总结。他对两位专家的报告表示肯定,并希望大家能学习借鉴西安光机所的先进理念,认真思考,将高校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社会经济发展优势,将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发展落到实处,实现科技创新驱动发展。
相关背景:
今年,省委省政府将西安光机所、西北有色院创新驱动发展,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助推创新创业的典型经验,总结概括为“一院一所模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陕西省2016年西安光机所西北有色院创新模式复制推广工作方案》,省委宣传部省政府办公厅就“一院一所模式”复制推广的宣讲活动进行统一部署,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国防科工办、省国资委等部门组织负责,省委理论宣讲团具体承办,在全省18个国家级和省级高新区、22家省属国有大型企业、35家中央驻陕的科研单位和企业,以及20所高等院校共举办24场“一院一所模式”宣讲报告会。其中,在陕西高校共组织开展4场宣讲活动,分别在西安交通大学、陕西科技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和我校召开,通过对西安光机所、西北有色院科技创新模式的宣讲,进一步激发高校创新能力的提升。
此次宣讲活动采取“1+1”方式,邀请“一院一所模式”创造单位领导和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省社科院的专家教授组成6个宣讲团,在系统宣讲“一院一所模式”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模式内涵,扩大“一院一所模式”的影响力,提升复制推广效果,在全省营造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良好氛围。
我校孔祥利教授作为省委宣讲团主讲人之一,承担了陕西电子信息集团、兵器工业集团、西北工业大学、榆林市开发区等4场报告会的宣讲任务,他将“一院一所模式”概括为:创新是发展的灵魂与动力,并从创新理念、创新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实干四个方面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的阐释与解读,受到与会人员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