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中药材山茱萸新品种选育取得新突破
发布时间:2008-11-25       浏览量:     作者:      来源:
   分享到:
2008年3月,我校陕西省GAP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汉中汉江山茱萸开发有限公司、佛坪县科学技术协会合作,由王喆之、白成科、张志勤等12位同志选育的“山茱萸大红枣1号”和“山茱萸石磙栆1号”,通过了陕西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获得陕西省林木良种证书。这是我校生命科学学院继旱稻、香菇等农作物新品种选育以来第一次获得通过审定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林木新品种,它标志着我校在品种选育方面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山茱萸干燥果皮俗称枣皮,是我国药典第一批收录的大宗中药材,除传统中药配方作饮片外,还是“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及“金匮肾气丸”等中成药的主要原料药之一,具有补肾益精、温肾壮阳和收敛固脱等功效。长期以来,我国山茱萸栽培一直处于无良种状态,品质和产量良莠不齐,严重影响山茱萸的用药和疗效。自2001年以来,我校省GAP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先后承担了国家“十五”和“十一五”科技攻关和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陕西道地中药材优良品种选育研究。该研究组成员在对陕西、河南、浙江和安徽等地山茱萸种质资源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系统收集和保存山茱萸种质资源100多份,建立了山茱萸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国家),并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开展了不同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评价研究。选择陕西汉中佛坪县近6万亩山茱萸为规范化种植和试验基地,采用“优中选优”和“嫁接快繁”等方法,经过多年的筛选、评价、鉴定、嫁接繁殖、品比试验和区域推广示范等,于2007年底筛选出两个山茱萸新品种“大红枣1号”和“石磙栆1号”。这两个品种适宜在秦岭地区种植,其产量较现有品种提高了20%左右,具有色泽和外观品质好、抗逆性强,有效成分马钱素、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高等优点。2007年10月通过陕西省林业厅组织的专家现场初审,2008年3月通过陕西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的专家审定,并获得新品种审定证书。
目前,“大红枣1号”和“石磙栆1号”已通过苗木繁殖、栽培等研究,形成了一整套品种繁殖栽培技术,并开始大面积推广,这将对我国山茱萸规范化栽培基地建设和提升中药材品质等起到重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