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科研动态 >> 正文
我校药用植物资源与天然药物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发布时间:2007-05-29       浏览量:     作者:      来源:    分享到:
      5月28日,教育部科技司组织专家组对我校药用植物资源与天然药物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进行了验收。专家组由第四军医大学杨安钢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王文全教授、北京大学饶光远教授、天津大学高文远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张大勇教授、西北大学赵桂芳教授、重庆中药研究院钟国跃研究员7人组成,杨安钢教授任专家组组长。我校副校长萧正洪、科技处处长刘昭铁、副处长冯建新、科技处党文昌同志以及生命科学学院王?粗?院长、李恒朝副院长、药用植物资源与天然药物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相关人员参加了验收会。验收会由教育部科技司张中民同志主持。
  副校长萧正洪在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代表学校对专家组和教育部科技司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相关的情况。药用植物资源与天然药物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王?粗?教授代表实验室向专家组汇报了实验室的建设工作。专家组在听取汇报和实地考察后,对实验室建设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专家组认为,实验室研究方向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在建设期内,科研平台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展,科研创新能力得到了明显加强;承担了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取得了显著成绩;实验室建立了较为健全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依托单位在人员、经费及相关政策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保障了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实验室完成了建设计划任务书确定的建设任务,达到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验收要求。同时,专家组指出,实验室应进一步加强学科间密切合作和开放,突出重点,充分发挥实验室综合优势和辐射带动作用,力争成为西部乃至全国有特色、有影响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也希望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对该实验室的发展继续给予关注和支持。专家组一致同意我校 “药用植物资源与天然药物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通过验收。
  最后,张中民同志代表教育部科技司对实验室建设项目验收进行了总结,他高度赞扬了实验室取得的成绩,对学校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并对实验室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我校“药用植物资源与天然药物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在陕西省GAP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基础上,2003年11月经教育部批准依托陕西师范大学筹建,该实验室以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以生物学、化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以生物学、化学和中药学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为依托,以西北地区、尤其是秦巴山区和黄土高原名优、道地、大宗、珍稀、濒危和特有药用植物为研究对象,开展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中药材GAP及其相关技术和天然药物化学等三个方面的研究,为中药现代化搭建技术平台。
  该实验室先后承担或完成了包括国家“863”、国家“十五”科技攻关、“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星火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30余项科研项目和多项横向科研课题,科研经费累计达1246 万人民币。研究人员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论文150余篇,获省市级科技进步奖9项。主编及参编专著4部,教材1部。收集、整理药用植物种质资源500余份,筛选丹参、山茱萸、绞股蓝等优良品系10余个,通过省级审定的药用植物盾叶薯蓣新品种3个;分离鉴定化合物300多个,开发新药一个,获发明专利15项。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会多次,与陕西鸿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建立了天然药物化学研究与工程技术中心,与西安仁仁药业有限公司联合建立了新药研发研究室,与加拿大圣玛丽大学生物系联合建立了“中加资源与环境研究室”等共建实验室。作为技术支撑,指导陕西、山西、青海等省区20余家制药企业建立中药材GAP示范基地30余处。
  该实验室弘扬独立创新、以人为本,凝聚生命科学与化学相关学科的科研骨干,本着“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理念及运行模式,形成了包括植物学、生物化学、分析及药物化学、中药学以及生态学等不同学科研究背景的多学科交叉的研究群体,建立了一支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学风严谨,充满朝气与活力、开拓创新、勤奋敬业、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形成了老中青结合、以青年学术骨干为主体的研究队伍,建成了高水平的研究平台。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