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陕西省科技厅、陕西省文物局组织,邀请国家文物局专家在长安校区致知楼五层会议室对我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与陕西省档案保护科学研究所、咸阳博物馆、汉阳陵博物馆合作完成的“西汉彩绘兵马俑彩绘层微米级龟裂缝隙显微修复与动态检测技术”进行科技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由国家文物局科技专家组研究员黄克忠、浙江大学教授奚三彩、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文物保护与修复培训中心研究员詹长法、湖北省博物馆研究员陈中行、南京博物院研究员徐飞、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研究员、总工程师白崇斌、以及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张虎勤等专家组成。陕西省科技厅成果处高阳、陕西省文物局科技处处长李斌、陕西省文物局科技处调研员孔昱、我校校长助理杨祖培教授、科技处副处长张艳、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刘宗怀教授出席了鉴定会。
鉴定委员专家听取了项目负责人李玉虎教授关于“西汉彩绘兵马俑彩绘层微米级龟裂缝隙显微修复与动态检测技术”成果的工作汇报,审阅了相关技术资料,考察了文物修复保护现场,一致同意该成果通过鉴定。专家认为项目组通过对西汉彩绘兵马俑彩绘层的研究,发现微米级龟裂缝隙,阐明了彩绘层脱落的直接成因,首次设计了显微修复与动态检测技术,能使微米级龟裂缝回贴愈合,使陶质彩绘濒危病害得到科学治理,在该领域提出了显微修复的创新理念,技术路线科学合理,工艺精细。项目组研制的回贴修复材料和加速老化系统评价方法科学、数据翔实,经十余年自然环境实效考验与跟踪观察,加固效果良好,保持稳定。同时专家委员会认为该成果是陶质彩绘文物保护的重要突破与创新,应用前景广泛,该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文化遗产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长期以来,以李玉虎教授为学术带头人,课题组在文物保护领域开展了大量研究,积淀了深厚的成果。围绕西汉彩绘兵马俑病害治理,本着对文物高度负责的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课题组历经二十多年研究和时效观察,取得了经得起时效考验的文物保护科研成果。本次鉴定的成果是针对社会需求和彩绘文物出现的新问题而研究的一项新成果,提出了显微修复的创新理念。研究发现西汉彩绘兵马俑彩绘层在肉眼可见的宏观脱落之前,存在微米级裂缝约5~70微米不等。正是因为这些微米级裂缝的发育,导致了彩绘层的大面积龟裂与脱落。本项目研究设计的西汉彩绘兵马俑彩绘层微米级龟裂缝隙显微修复与动态检测技术可以观察到彩绘层微米级裂缝的准确位置、裂缝尺寸以及开裂角度,修复过程由电脑主机控制选择实时采集图像及过程视频。采用显微修复与动态观测技术对汉阳陵博物馆展出的“塑衣式粉彩恭手跽坐行礼俑”彩绘层微米级裂缝进行了保护性修复,修复后的彩绘层保持稳定,远赴芬兰展出。此次鉴定会的召开,对进一步完善彩绘文物病害治理技术和文物保护与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鉴定会现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