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科研动态 >> 正文
我校研制的“新型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模型”在陕西自然博物馆展出
发布时间:2015-10-22       浏览量:     作者:      来源:    分享到:

我校杨万民教授领导的科研小组研制的“新型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模型”(简称“模型”)于201510月上旬交付陕西自然博物馆,并在科技馆展出。“模型”以陕西自然博物馆的微缩景观为背景,设置了三层立体环绕型的磁性轨道,超导磁悬浮列车模型可悬浮于轨道之上,并沿轨道自由运行,穿越科技馆、自然馆、全方位“游历”整个博物馆。该新“模型”设计了一小段可用于更换具有不同磁场分布组合磁体的开口,可展示超导小车平稳、颠簸、拐弯和跳跃等多姿态运行的效果,增添了该“模型”的神秘性和趣味性,让人们在欣赏和娱乐的同时能够直观地了解和掌握与超导磁悬浮这一高新技术相关的科学知识和技术。

该“模型”所用的单畴REBCO超导块材是采用杨万民教授等人的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010291393.8ZL201210048104.0ZL201210507356.5ZL201210507250.5ZL201210506996.4ZL201310304068.4ZL201310303997.3)技术的基础上研制而成;这些新技术不仅有效地降低了这一高新技术材料的制备成本,而且大幅度地提高了样品的制备效率,同时也显著提高了样品的超导性能。制备的单畴YBCO超导块材的磁悬浮力已超过16 N/cm277K),居国际先进水平;制备的SmBCO超导块材捕获磁通密度达到1.15 T77K),这是杨万民教授今年在剑桥大学工作时测量的结果,也是目前国际上在大气环境下制备的捕获磁通密度最高的SmBCO超导块材。该“模型”是在杨万民教授等人发明的超导磁悬浮推进技术(专利号:ZL200610104563.0)和多功能磁悬浮列车演示技术(专利号: ZL200910023445.0)的基础上完成的,不仅涉及力学、磁学、超导、电子电工、自动控制、低温等多方面的科学知识,而且集成了超导磁悬浮技术、低温实验技术、磁路设计技术、直线电机技术、磁悬浮推进技术、以及自动控制等多项技术,是目前国际上已有报道中技术含量最高的小型超导磁悬浮列车模型。

我校为陕西自然博物馆研制的新型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模型照片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