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由榆林市科技局组织,我校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张有林教授团队、榆林市农垦农业技术服务站和陕西汉唐环保农业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沙地红枣优质丰产园建设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成果在榆林市农垦局五层会议室进行了科技成果评议。
成果评议会由榆林市科技局总工程师梁伟主持,评议委员会由陕西省林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正高级工程师原双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邹志荣教授、榆林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所长正高级工程师张耀、西安市林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正高级工程师王小纪、西北大学曹炜教授、榆林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张雄教授、榆林市林业产业办公室主任高级工程师狄龙等专家组成。榆林市科技局知识产权与成果推广科科长周宇新,榆林市农垦农业技术服务站站长郝哲等参加了会议。
评议委员会听取了张有林教授关于“沙地红枣优质丰产园建设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成果的工作汇报,审阅了相关技术资料,在质询、答辩的基础上,委员会全体专家一致同意该成果通过评议,并认为该成果总体达到了同类研究国际先进水平,建议继续加大示范推广力度。
张有林教授团队围绕沙地红枣栽培土、肥、水三大技术难点,开展了栽植穴配方换土、水肥一体化、设施栽培等研究,集成了沙地枣园建设关键技术体系,形成了《沙地红枣高产优质丰产园建设技术规范》(DB6127/T 027-2015)、《沙地红枣苗木繁育技术规范》(DB6127/T 030-2015)、《沙地设施红枣高效栽培技术规范》(DB6127/T 028-2015)、《沙地红枣水肥一体化技术规范》(DB6127/T 029-2015)等4个技术规范。该技术在新疆、陕西榆林、山东等地示范推广25700亩,实现了大田嫁接建园4年生枣树平均亩产600公斤,设施栽培2年生亩产1500公斤,枣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到了27%-28%,与同地区土质地枣园相比提高3%-5%。
该项目首次解决了沙地红枣高效丰产栽培关键技术问题,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显著。在沙地种植红枣,农业产值可上升5倍,对利用废弃沙漠,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地方经济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护和促进我国红枣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